30 岁和 50 岁备老差别巨大!
2024年12月,中国人民银行等九部门发布了一份关于养老金融业务的指导意见,首次提出了“备老”这个概念。简单来说,就是提前为养老做准备。那么,我们到底应该从什么时候开始备老呢?
一、备老之旅,从第一份工资开始
其实,从你拿到第一份工资,看到工资条上五险一金被扣掉的那一刻起,你的备老之旅就已经开始了。每个月你缴纳的养老保险,就像往一个储蓄罐里放硬币,一点一点地积累。等你老了,这个储蓄罐里的钱,就是你养老的保障之一。
二、养老不能只靠社保养老金
然而,养老光靠社保养老金就够了吗?当然不是。我们还需要通过投资理财进行储蓄,去准备更多的养老钱。那么,我们什么时候开始自己为养老攒钱呢?
想象一下,30岁开始备老和50岁才开始备老,中间的20年时间差意味着什么?
三、时间的力量:早备老 vs 晚备老
我们来做一道简单的数学题。假设你现在30岁,有20万本金,60岁退休时需要100万养老钱。如果你从30岁开始准备,60岁退休,那么你需要达到的年化收益率是多少呢?

通过计算,这个收益率是5.51%。这个收益率通过合理的投资组合是有可能实现的。
但如果你从50岁才开始准备,同样60岁退休,那么你需要达到的年化收益率是多少呢?

通过计算,这个收益率为17.46%。这个收益率是什么概念呢?要知道,股神巴菲特过去50多年的年化收益率也才20%左右。这意味着,你需要达到接近巴菲特的投资水平,才能实现你的养老目标。而对于普通人来说,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,而且还要承担极高的风险,稍有不慎就会损失惨重。对于50岁的人来说,这可能是无法承受之重。
四、学会利用多元化的理财工具
所以,除了社保养老金,我们还要学会利用其他的理财工具,比如基金、股票、债券等,让钱生钱,为未来储备更多的养老金。越早开始,你的试错空间就越大,抗风险能力就越强。
总的来说,养老是一个长期的规划,从第一份工资开始,我们就可以通过合理的储蓄和投资,为自己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。时间是最大的盟友,越早开始备老,你的养老生活就越有保障。